黄梅谚语话过年——“一种文化的传承”
Author
芽黑
生成
海报
友铺

友铺同城

关注
黄梅谚语话过年——“一种文化的传承”
芽黑 07-12

微信图片_20190712143506.jpg到了腊月二十四,一过了小年,年已经就逼近了。街上、路人,行人如潮,车子象蚂蚁一样爬行,甚至车不如人走得快,即使是在偏远的乡下,进入村口的主干道也是经常堵塞的,这就是年,这就是大家不远千里赶回来团圆的春节。

 

在千百年以来的过往年代,虽然那个时候,物资并没有如今丰富,信息也没有如此之灵通,交通更没有如今之便捷,但人们过年的氛围并不亚于当今,甚至精神层面更胜一筹。

微信图片_20190712143510.jpg

就拿在黄梅历史上流传盛广的谚语来说,有关过年的或者春节方面的就很多,长期以来在黄梅大地广为流传。大人在流传中传承文化,小孩在流传中增长知识。使并不富裕的年代也略显一丝生机与乐趣。

微信图片_20190712143514.jpg

比如进入冬至,黄梅人民根据本地的气候与农时总结出一套有关节令与气候的谚语:一九二九难伸手,三九四九冰上走(也有三九四九尖刀不入土),五九六九河边看柳,七九河开八九雁来,九九加一九,耕牛遍地走。这就很形象地把我们这个中原地带描述得清楚明白,即使没有文化的人也能从中略知一部分天文地理知识。

微信图片_20190712143517.jpg

在黄梅,立春历来是大家非常关注的节令,甚至有“新春大于年的说法”。每年到了立春这一天,家家户户都会燃放鞭炮称为“接春”,生怕春从自家门前溜走了。不过到底什么时候立春呢?立春以后气候如何?有一句谚语说得很准确到位:“春到六九头”,即立春一般都是“六九”快到或者“六九”的前几天,这就把“数九”与立春有机地结合起来,便于掌握与记忆。

微信图片_20190712143520.jpg

在筹办春节物资过程中,大家会购买一些鸡蛋储备着过年用。但春节前的鸡蛋是丰产期,黄梅有一句谚语说:“鸡生蛋过年,鸭生蛋插田”。这就是说,母鸡在春节前的一段时间是下蛋比较多的,而鸭是在明年开春后,春暖花开的时节,快要插早稻秧的时候下蛋较多。如果知道这个谚语的含义,春节前在集贸市场与卖鸡蛋的老太太们还价时就显得很内行,而且会买到合适的价格满意而归的。

微信图片_20190712143525.jpg


到了腊月二十四,打工的都在回家,上学的小孩们也都放了寒假。大人们都在准备筹办年货。这个时候,黄梅大地流传最多的谚语是“二十四打扬茨,二十五做豆腐,二十六剁年肉,二十七糊墙壁,二十八刜鸡鸭,二十九打年酒,三十夜的咕咕啦啦”。一段谚语,把人们筹办过年的进程与氛围描绘得生动活泼,便于记忆,不会因忘记事而影响过年。特别是小孩更是盼望早点过年,有好吃的,有新衣穿,因此每天都背诵着这个谚语,期盼年三十早点到来。有一句谚语是这样形容的:小孩儿望过年,大人望插田。大人望插田主要是盼望新一年有好的收成,全家人吃饭穿衣不发愁。

微信图片_20190712143529.jpg


到了正月,黄梅人民又创作了这样一段谚语:正月撮吃撮喝,二月打绳纽索,三月犁耙水响,四月人人脱脚。这告诉人们正月差不多天天都是在节日氛围中,走亲访友,推杯换盏;二月初一一过,便要考虑农活了,到了三四月份就要整田下谷种育秧了。

微信图片_20190712143532.jpg

流传在黄梅大地的这些谚语,在中华大地上也有,只是各地的人文不同,气候不同,有些区别而已。虽然我们大多人已经不用从事农耕,但记住这些谚语就是记住乡愁,就是一种文化的传承。但愿不管社会如何发达进步,这种祖祖辈辈流传的农耕文化代代能传承下去。

微信图片_20190712143542.jpg


本文由同城头条作者上传并发布,同城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同城头条立场,未经作者许可,不得转载。
阅读 134

第一次接受赞赏,亲,看着给啊

赞赏
0人赞赏
芽黑
1
3
5
10
其他金额
金额(元)
赏TA
申请头条作者号

便民信息

更多

推荐阅读

热门评论
随便说点什么
发表评论
爆料